编者按:下面是2018年闽清县小学优质课教学比赛中精选出的教学设计,供老师们参考借鉴。
《雾在哪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闽清县池园镇丽山小学 赖素梅
教学设想:
《雾在哪里》是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想象充满童真童趣,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为此,我秉持这样的教学理念:真实践行部编本“双线结构”的实施要求,达成“要素”目标;切实完成课后练习题的实践性训练任务。
识字是低年段教学的重中之重,本课既结合音、形、义三个方面来落实生字教学,更重视进行学习策略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通过有意识归类识字的方法,从而实现高效识字的教学目标,又可以帮助学生在识字阶段就能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在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雾说的五句话,既是情感的体验,又是文意梳理的前导。引导学生用学习“小窍门”快速找句子,并体会和读出雾的淘气。之后,通过提取、整合信息,概括大意的过程初步学习把握文意的方法。落实课后训练,抓关键内容,阅读感知,发现句式特点及表达规律,然后通过说话、写话小练笔迁移巩固,掌握方法,拓展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感知雾的淘气。我们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真正学起来,经历“发现-理解-练习-巩固-习得”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岸、步”2个上下结构的字。
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同时让学生从中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3.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品味“无论……还是……都……”的句式,并在不同的语境中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好雾的语言,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以及导写易错字“岸、步”。
难点:会用“无论……还是……都……”想象性仿说句子,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雾的淘气。
教学流程:
一、借助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有关雾来、雾去的图片,积累词语:云雾缭绕、云开雾散。
课件出示园地七天气现象相关四字词,提示学生上述词语在教材中的位置。
2.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出示课文首页,让学生观察脚注信息,知道作者是谁。
小结: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多注意课文给我们的一些资料提示,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课文。
3.齐读课题,认读生字“雾”,发现规律。
a.你们有没有好方法记住“雾”字?( “雨”字头+“务”)
师:这是形声字。
b.出示“雨”字头的字,学生认读。(露、霜、雪、雹、雷等)
c.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与天气现象有关。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源——语文园地中的天气现象四字词语做为新课导入,是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运用,也是提高词语的复现率,分解学习的难度。关注文本作者,是对学生提取有价值信息的培养。学习生字“雾”,进一步掌握形声字构字规律,同时实现学一个字,掌握一类字的目标。)
二、 检查预习,教学生字
(一)昨天老师给你们留了预习单,现在来检验一下大家的预习结果。
(二)教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
(1)检查字音
去掉拼音齐读。
(2)归类读准字音:
前后鼻音比较读:
前鼻音:岸、暗、甚
后鼻音:梁
读准翘舌音:
翘舌音:甚、至、失
(3)小结:把生字归类读一读,可以把字音读得更准,记得更牢。
2.认清字形
过渡:你们的读音读得真准!音读准了,能不能认清字形呢?
出示:街、梁
这两个字形比较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记住它们。
(1)街:(图片)出示顺口溜:( )字分两边,两( )插中间。谁来帮老师补上顺口溜呢? (生补充)我们补充完顺口溜,也就能把这个字记住了。
(2)梁:(图片)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猜猜看,这是什么字?
左边弯弯的曲线就是河流,右边有许多木头相连,“梁”就是用木头在水上造桥,所以有“木”也有“水”。现在一般指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如“桥梁、房梁”,有时候也指中间高起的部分,如“鼻梁、山梁”。
读好四个词。
小结:你们看,字形复杂的汉字一点都不可怕,编顺口溜,借助图片,就能帮助我们识记生字呢!
3.读好长句,借助语境粗知“甚至”的意思。
字形也记住了,我们还能不能知道字义呢?
(1)读句子
“甚、至”是本课生字,他们也是一个词,现在老师把它藏到句子当中去,这是一个长句子,你们看看还能不能读好它呢?(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了解词意
雾来的时候,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这些固定不动的景物都被雾藏了起来,连会走动的行人和小黑猫也被藏起来了,这里用了一个“甚至”,就有更进一步的意思,说明雾很大。
小结:孩子们,以后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的时候,可以像刚才那样把长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一些不太明白意思的词语,也可以像刚才那样看看前后的内容去猜猜它的意思。这样的学习一定会有收获的。
4.发现字形异同点,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步、岸)。
(2)指导观察上下结构的生字,发现异同。
“步”下面不是“少”;“岸”要注意“山”的窄、扁,下面一笔竖的写法。(先写正确,再写规范)
(3)教师边讲解边示范。
(4)写字,评价展示。
(设计意图:从音到形到义,有层次的生字教学,是让生字学习过程努力呈现有梯度的教学。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一、二年级还是有较大区别,因此,读音重在指导归类快速学习法,字形重在复杂生字学习策略引导上,词义理解重在引导联系生活以及上下文理解方法上,写字重在同类字不同写法的区分指导上。希望可以让学生管中窥豹、触类盘通。)
三、梳理文意,体会淘气
1.大家写的字真棒,现在让我们把刚才认识的生字带回到课文中好吗?老师想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谁来推荐一下我们班的朗读小能手呢?
出示阅读要求:思考课文写了怎样的雾?
2.指名4个学生轮流读两个自然段,最后两段齐读。
3.交流读后感受。
孩子们,读完课文,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雾孩子呢?(板书:淘气)
4.找出雾说的话,学生交流体会,读好“淘气”。
雾孩子很淘气,在课文中,他都说了些什么?请用笔把他说的话画出来。出示学习小窍门,指导快速找。
(1)指名说。
(2)指导读出淘气的语气
你们真是火眼金睛,全都找出来了。谁来读?注意读出雾孩子的淘气。
5.发现规律,提取、归纳信息,了解大意。
(1)你们发现了吗?这几句话中都有一个什么字?(藏)雾孩子想把什么藏起来呢?
(2)信息提取练习:雾藏起了( ),雾藏起了( ),雾藏起了( ),雾藏起了( ),雾藏起了( )。
(3)内容整合训练:雾藏起了( )、( )、( )、( )和( )。
(4)了解全文写了什么?
前面的几个藏起了别人,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雾来了,什么都看不见了;后面的一个藏自己,就是说雾散了,消失了,一切又清晰了。这篇课文就是写了雾来时和雾散去的景象。
总结:通过刚才这样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把相同的句子找出来,连起来读一读,说一说,就能明白课文的大概意思了。
(设计意图:部编本教材的课后练习是对教学方向与内容的明确指引,体会雾的淘气,读好雾的淘气,这是对教材课后习题的落实,因而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利用文本相类似的构段特征,提取相近的信息,整合信息,发现规律,总结学法,也是本节课要呈现的一个大点,目的是有这样的平台,就要发挥平台的效用,初步培养学生了解文本大意的能力。)
四、品读关键,句式迁移
(一)读好句段
1.出示电子课本1—4自然段内容
雾孩子真淘气,他来到了哪里?(海上)
2.接读
我们来接着录音读课文。
(1) 录音:我要把大海藏起来;接:于是……
(2) 录音:现在我要把……;接:于是……
3.男女生读
女生读雾的话,男生接下去读。
(二)初知句式
1.刚才读的段落告诉我们,雾孩子藏了什么?
板书:大海、天空、太阳
2.出示句子
雾怎么藏大海的呢?
出示句子一: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读。
他又是怎么藏天空和太阳的呢?
出示句子二: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3.品读,发现句式特点
(1)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吗?
是的,加上了“无论……还是……都……”就给人一种雾很大的感觉。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来(指名读,评:雾好像有点大,谁能更大)
4.引导想象,说话、写话训练
(1)雾孩子真淘气。它藏完了这些,又跑到这里来啦,你们瞧。
(2)出示图片,观察,说句子。(学校)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 还是 ,都 。
(3)发现规律,指导说:从整体到部分
(4)写的训练
雾来了,什么都看不见,那么如果雪来了,又会把什么藏起来呢?我们试着写写看。
出示图片,生写话。
展评。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构段规律,提取“无论……还是……都”的句式,懂得句子的表达效果,并进行说写训练,是进一步对课后练习的落实,也是践行部编本教材对新课程标准的语文要素的落实,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之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践。)
五、总结:这淘气的雾孩子后来还藏了些什么呢?(板书:……)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六、作业布置
1.把写的话改得更好,读给家长听。
2.观察有雾的天气周围的景色。
七、板书设计
19 雾在哪里
大海
藏 淘气
天空、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