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实践活动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以《制作活动日历》教学为例
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凤
一、理念导航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 ,重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还指出:综合与实践通过问题让学生把学习的数学整合起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比较完整地理解数学。不仅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感悟、体验数学应用,不做就不能有真切体会,学生需要在这方面积累经验。因此,在设计本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本着让学生享受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旨,突出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课型特点,让学生全程参与活动过程,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从面有意识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目标导向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0页的《制作活动日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年、月、日的知识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探索日历制作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
3. 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评价、借鉴、欣赏别人的观点。
教学重点:制定活动日历的制作方案。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四个小正方体,使其呈现出一整年的日期,且每个日期至少包月、日、星期等要素。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纸盒,记号笔、微课视频等。
三、过程给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观看微课。
看完《年、月、日》的微课,大家对学过的年月日的知识印象就更深刻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来完成一次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有关年、月、日知识的微课视频激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从而更好的在本节课中加以应用。
2.提出问题。
(1)看到这个活动主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吗?
预设:什么是“活动”日历?日历中包含哪些内容?(制作要求)
用什么来做?(制作材料)
怎么做?(制作方法)
(2)明确制作材料:4个小正方体,一个大纸盒。
(3)明确制作要求:
要求利用好4个“活动”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有6个面,呈现出一整年的日期,每个日期至少包含月、日、星期这些要素,然后把设计好的这4个小正方体放在这个大纸盒里,就算是钉起来的一本日历了,只要转动这些小方块就能清楚的看出是哪一个日期了。
3.提出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关于制作方法,也就是怎么做,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关键问题。
你能根据给定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要求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吗?
预设:就只有4个小正方体怎么才能呈现出一整年的日期,且每个日期还要能包含几月几日星期几呢?
【设计意图】《课标解读》中指出: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一定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一学段可由教师给出问题,第二学段就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发现和提出简单情境中的问题,考虑到本次活动学是在三年级下册,处在两个学段的衔接处,且问题本身比较容易发现,因此,尝试着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二)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1.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思考一下:怎样合理安排这四个小正方体,分别用这些小正方体表示哪些要素?
2.初次汇报,统一意见。
用一个小正方体表示12个月,两个小正方体表示31天,一个小正方体表示星期一至星期日。
3.再次讨论,初定方案。(小组讨论,填写研究记录表。)
课题名称
制作活动日历
活动时间
成员分工
组长
记录员
汇报员
操作员
研究内容
一个小正方体只有6个面,怎么才能表示出12个月?
两个小正方体只有12个面,又如何表示出31天呢?
一个小正方体如何表示出星期一至星期日?
初定方案
预设:
1.一个面写两个月份。
2.一个面写两个月份,但两个数字倒着写。
1.每个面写两个或三个日期。
2.一个木块表示十位,一个方块表示个位。
十位写上0、1、2、3,个位写上0~9,有的面写两个数字。
3.十位写上0、1、2、3、8、9,个位写上1、2、4、5、6、7。
4.十位写上0、1、2、3、7、8,个位写上1~6,6倒过来就是9。
1.周六周日写在同一个面,其它天分别写在一个面上。
修订方案
最终方案
评价本组
评价他组
4.汇报交流,点评质疑。
5.取长补短,完善方案。
【设计意图】《课标解读》中提出: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经历活动的整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有丰富的表现,可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实际上,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本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提出的3个问题,并让学生尝试记录小组初定的方案。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同时又使这个过程留下痕迹。
(三)动手实践,制作日历
1.小组合作,按方案制作活动日历。
2.试着用制作好的活动日历呈现小组成员的生日,重要节日或2016年你认为最特殊的日子。
【设计意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个环节制定的方案是否可行,同样的方案在制作的过程中如何实施,制作出来的活动日历是否符合课前提出的要求,都需要真正动手做了才知道。同时,让学生试着用制作好的活动日历呈现一些节日或2016年你认为最特殊的日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应用意识。
(四)交流评价,积累经验
1.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作品。
2.相互点评,互促互进。
3.填写自我评价表。(请个别同学说一说,其它同学课后填写。)
我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哪些同学值得我学习
我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解决的
研究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设计意图】《课标》针对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设定的教学要求提到“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设计了让学生填写自我总结表,这样能使学生通过自评,有意识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意识的积累活动经验。 同时,教师注意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开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的多元评价活动,让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体验更加深刻,获得更加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借鉴、欣赏别人的观点。
(五)布置课外实践长作业。
同学们经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制定出可行方案,最终都完成了活动日历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还能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值得表扬。但是,老师觉得有点小遗憾。同学样做的还不够漂亮。是的,如果大家有足够的时间一定能做的更漂亮,是吗?老师还上网搜了一下,日历各式各样的,有一般纸质稍加创意的,也有科技含量高点的电子日历,但是,还没发现,像咱们这们用小正方体或是其它立方体做的活动日历呢。如果同学们用心去设计一下,甚至请家长,或大学里的哥哥姐姐帮忙一下。说不定你们就可以创作出最独特的立方体活动日历。到时去申请专利,让它成为又一项“中国智造”。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敢想敢做,一切皆有可能。
【设计意图】旨在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有用,在学生心里埋下数学科学的种子。
《制作活动日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 ,重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还指出:综合与实践通过问题让学生把学习的数学整合起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学,比较完整地理解数学。不仅是字面上的理解,而是感悟、体验数学应用,不做就不能有真切体会,学生需要在这方面积累经验。因此,在设计本次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本着让学生享受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旨,突出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课型特点,让学生全程参与活动过程,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在活动中不断反思,从而有意识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小组合作,制定方案
三、动手实践,制作日历
四、交流评价,积累经验
五、布置课外实践长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