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自评鉴定表
课题负责人
课题名称
申请单位
立项时间
申请结题时间
一级
指标
二级
等级标准
分值
评分
A
科
学
性
(32)
1.研究计划
(8分)
研究计划科学、周密。
7—8
研究计划较科学、周密,有一定的不足。
5—6
研究计划欠科学、周密,有较大的不足。
3—4
研究计划不科学、不周密。
0—2
2.研究
方法
综合运用了多种学科教育理论和方法,具有先进水平。
正确运用了某一领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有较高水平。
初步运用了某一领域的教育理论或方法,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缺乏科研理论的指导,运用的而研究方法不够科学,或局限于一般的工作总结。
3.研究资料与数据
研究过程和资料数据积累、处理正确、完整、可靠。
研究过程和资料数据积累、处理较正确、完整、可靠,但有不足。
研究过程和资料数据积累、处理不够正确、完整、可靠,有较大的不足。
研究过程和资料数据处理不正确、不完整、不可靠。
4.研究
结论
能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的结论科学、合理。
能进行较科学的分析,得出的结论较科学、合理,但有不足。
所进行分析不够科学,得出的结论不够科学、合理,有较大的不足。
所进行的分析不科学,得出的结论不科学、不合理。
B
实
践
(20)
5.过程
研究
(10分)
课题组研究氛围浓厚,定期开展课题研讨,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活动。
9—10
课题组研究氛围较浓厚,有开展课题研讨,有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活动。
课题组没有研究氛围,偶尔开展课题研讨,没有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活动。
课题组基本上没有开展课题研讨,也没有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汇报活动。
0—4
6.实验
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联系,把课题研究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过程研究扎实。
研究能与教育教学工作联系,课题研究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有研究过程。
有研究过程,但没有与教育教学工作联系。
偶有开展研究,没有研究过程,也没有与教育教学工作联系
C
应
用
(28)
7.问题
的提出
研究问题的提出符合客观实际,有可靠的理论依据或实验的依据。
研究问题的提出比较符合客观实际,有较可靠的理论依据或实践经验的依据。
研究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客观实际,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实践经验的依据。
研究问题的提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理论或实践经验依据不足。
8.研究针对性及效果
成果对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强的针对性,解决了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填补了我市教育教研中的某项空白,有公认的显著效果。
成果对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强的针对性,为解决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或填补是我市教育科研中的某项空白有积极作用,有较显著的效果。
成果在我市已有较多的研究,仅在某一方面有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效果。
4—6
解决的问题针对性不强,效果较差。
0—3
9.推广应用
成果在我市有广泛应用的可能性,或对教育教学改革有普遍的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成果在大部分学校有推广应用的可能性,或对教育教学改革有普遍的重要的指导意义。
成果在部分学校有推广应用的可能性,或对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成果在实践中推广应用的可能性不大,或对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意义不够明显。
D
先
进
10.创
新性
能提出新概念,发现新规律;或能提出新观点、新理论;或能提出新方法,有创新水平。
对涉及的教育问题能做出新的解释,提供新的材料,有一定的新意。
对某一方面的教育问题能提出一些见解,或提供一些材料,略有新意。
对某一方面的教育问题能提出一般的看法,或提供一般的材料,新意不明显。
11.操
作性
提出的操作方案明确、具体、有条理,科学、可行;或提出的理论完整、系统。
提出的操作方案较明确、具体、较有条理、还科学、可行;或或提出的理论较完整、系统。
提出的操作方案不够明确、具体,或条理不够清楚;或提出的理论不够完整、系统。
提出的操作方案不明确、不具体吗,条理较差;或提出的看法比较零乱、肤浅。
评选结果评定结论
签字: 时间:
总分
评定
办法
1、 每个课题以100分为基本分逐项评定。在评审过程中,鉴定组成员分头记分,求得的平均分数为该课题的实际得分。
2、 评定结论为:同意结题(成果优秀;成果较高;成果一定),不同意结题,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