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向深度教学的一场考试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市九年化学质量抽测分析(闽清)
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 黄敬芬
一、数据统计
本次考试全县应考人数3172人,实考人数3169人,全县平均38.39分,居六县第4名。及格率13.97%居六县第5名。优秀率1.17%,居六县第5名。低分率36.19%,居六县第5名。
表一: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质检九年化学闽清各校成绩统计表
学校
人数
实考
平均分
最高分
低分率 (30%)
及格率 (60%)
优秀率 (80%)
超均率
天儒
659
657
49.03
93.50
14.72%
29.14%
2.58%
27.72%
城中
783
39.99
96.50
33.08%
15.45%
1.92%
4.17%
东桥
216
31.66
75.00
55.09%
9.72%
0.00%
-17.53%
塔庄
169
33.39
80.00
47.93%
9.47%
0.59%
-13.02%
三中
183
34.51
40.98%
6.56%
0.55%
-10.11%
文定
163
37.07
88.00
36.81%
12.27%
1.84%
-3.44%
坂东
160
38.03
79.00
37.50%
15.00%
-0.94%
省璜
127
126
32.98
70.50
44.09%
3.94%
-14.09%
二中
108
33.74
78.00
45.37%
7.41%
-12.11%
昙溪
91
33.59
69.00
46.15%
5.49%
-12.50%
三溪
38
36.25
70.00
36.84%
7.89%
-5.57%
白中
132
30.88
71.00
53.03%
3.03%
-19.56%
白樟
76
37.87
67.50
25.00%
5.26%
-1.35%
下祝
63
30.83
57.00
50.79%
-19.69%
实验
61
16.64
45.00
93.44%
-56.66%
金沙
75
39.35
26.67%
8.00%
2.50%
上莲
31
29.90
55.00
58.06%
-22.12%
雄江
13
35.65
38.46%
7.69%
-7.14%
杉村
12
33.42
74.00
58.33%
8.33%
-12.95%
梅埔
8
25.75
48.50
62.50%
-32.93%
桔林
4
25.63
39.50
75.00%
-33.24%
闽清
3172
3169
38.39
36.19%
13.97%
1.17%
从超均率为正的,平均分居前的是天儒、城中、金沙,严重拖后腿的学校有实验中学(61人)超均率-56.66%,平均分16.64,东桥初中(216人),超均率-17.53%,平均分31.66,下祝学校(63人),超均率-19.69%,平均分30.83,塔庄初中(169人),超均率-13.02%,平均分33.39,省璜初中(127人),超均率-14.06%,平均分32.98,上莲初中(31人),超均率-22.12%,平均分31,桔林(4人)超均率-33.24%,平均分25.63,梅埔学校(8人),超均率-32.93%,平均分25.75。
本卷以“情境的设计、知识运用、问题的提出”评价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发展的一份好试卷,每一题均以一定的真实情境设计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评价学生价值观,以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分段人数分布柱状图如下,从图示可见从0分到75分,人数分布呈现正态偏右一些,85分到100分人数偏少,总体来说试卷难度偏大,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化学素养发展还不够,还不能达到本次的考试要求。
二、从各题阅卷数据分析教与学存在问题及教学导向。
表二:第一卷 选择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目
答案
选A率
选B率
选C率
选D率
难度
区分度
1
A
70.68%
9.99%
13.84%
5.20%
0.71
0.35
2
C
10.78%
20.05%
35.47%
33.26%
0.20
3
8.10%
79.95%
5.93%
0.80
0.48
D
6.15%
21.88%
17.24%
54.45%
0.54
0.67
5
B
10.18%
66.52%
11.95%
10.91%
0.64
6
8.58%
51.29%
19.55%
20.27%
0.51
0.60
7
7.16%
17.56%
54.38%
20.46%
0.56
40.79%
5.77%
30.80%
22.04%
0.22
0.21
9
19.67%
25.79%
25.03%
28.97%
0.29
0.32
10
24.81%
12.30%
21.41%
40.61%
0.12
-0.03
合计
0.02
难度值低于0.4的有4题分别是第10题、第8题、第9题、第2题,区分度小于0.3的有3题分别是第10题(-0.03)、第2题、第8题。数据说明教、学、评均出现了问题。第10题正确选项B选中比率最低,D选项最高,选C和的学生未能从量的角度分析化学变化,仅根据题给化学方程式和图示拐点做表面判断。选A的学生从化学式角度理解纯净物的含义理解不深刻。第8题通过一个改进实验,考查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现象(A、C)、反应原理(B)、实验药品选择要求(D)。错选A、C的较多学生,合计达71.59%,教的过程黑板实验或照猫画虎,没有做有思考的实验,更多得是要求学生记住常见问题,学生未能从实验目的、原理上理解、设计、完成实验,所以即使是常见重要的实验,换个问法,全吊链。这样薄弱实验的教学同样影响第9题的作答。第2题选A和D的合计将近一半,物质性质的稳定性是化学性质很多学生不知道。
表三:第11题、12题得分情况统计
满分值
满分比例
零分比例
难度值
标准差
11
7.00
0.95%
4.60%
2.50
0.36
1.59
11.1
1.00
82.88%
16.17%
0.83
0.37
0.16
11.2
2.00
19.92%
18.22%
0.50
0.63
11.3①
9.80%
89.69%
0.10
0.30
0.11
11.3②
3.00
16.90%
80.52%
0.19
1.15
0.39
2.43%
6.27%
3.52
1.87
0.53
12.1
52.08%
41.08%
0.72
12.2
35.97%
62.30%
0.68
12.3
11.03%
12.93%
1.56
0.52
0.87
0.41
12.4
28.47%
69.99%
0.45
12.5
73.64%
25.32%
0.74
0.43
0.44
教材中的必备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和记牢如11(2)考查铁生锈原理,得分率只有50%,12(1)检验硬水试剂、12(2)写例子符号、12(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原理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某物质的化学式等题目均为常见、不拐弯题,得分率都小于60%,11(3)②学生会知道生锈铁钉由铁锈和铁组成,其中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会与稀酸发生置换反应就能写出化学方程式,但本题得分率只有18.67%。
表4:第13题得分情况统计
9.00
0.50%
3.26
2.06
13.1
24.40%
74.40%
0.25
13.2①
7.57%
80.04%
0.14
0.34
13.2②
31.87%
23.39%
1.72
0.57
1.17
13.3①
14.94%
83.70%
0.23
13.3②
15.73%
82.98%
13.3③
25.35%
46.88%
0.82
0.86
0.27
13(1)换个角度从铟离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类别、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铟原子是易得或失电子、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得分率25%,其他小题数据说明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或解决问题的能力极其薄弱。
表5:第14题得分情况统计
14
0.32%
24.15%
1.57
1.46
14.1①
7.47%
79.41%
0.26
0.13
0.59
0.33
14.1②
3.81%
43.85%
0.77
0.84
0.31
14.2①
28.56%
70.43%
14.2②
22.70%
73.96%
0.24
0.42
14.2②学生只要知道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中子不带电、元素周期表中数字的含义,就能解决本问题,但得分率仅24%,所以教学中让学生悟透关键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一味通过做题理解知识,会让学生入套,遇到新问题无所适从。
14.1①、14.2①这两题以科学史实为情境材料,导向我们的教学要融合科学史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教学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了解科学家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理解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促进学生对知识内容及科学本质的建构,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以及理解科学本质。
表6:第15题得分情况统计
15
8.00
0.13%
34.49%
1.36
0.17
15.1
35.44%
62.77%
15.2
8.23%
89.75%
0.09
0.28
15.3①
5.83%
90.29%
0.08
0.79
15.3②
0.98%
57.66%
15.3③
23.08%
75.22%
本题必备知识会写常见物质化学式,并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种类,及各物质之间的变化规律,会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难度0.08),知道反应类型,反应伴随的现象(难度0.09)。数据暴露了教与学过程以识记为主要目标,导向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实践,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本质上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不能通过教师的简单讲授而习得,需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任务中自主构建。没有通过实验获得证据意识,现象描述只是生搬硬套。
表7:第16题得分情况统计
16
11.00
5.64%
15.01%
5.33
3.75
16.1
31.97%
57.38%
0.46
16.2
48.49%
50.19%
0.49
16.3
37.80%
51.77%
1.32
1.42
16.4
59.71%
34.36%
0.47
16.5
4.00
34.24%
27.55%
2.20
0.55
1.68
16.6
24.56%
61.63%
语言表达题普遍得分率较低,很多老师把这个问题归结于学生语文水平,但是我们县语文成绩在六县中一直居前,比其他学科名次高(本次六县平均分第一),今后教学中要加强指导和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用化学语言表达解释问题的能力和模式。
表8:第17题得分情况统计
17
15.00
0.47%
8.17%
5.10
3.65
17.1
50.47%
33.42%
1.83
0.61
0.78
17.2
6.94%
45.74%
0.62
17.3
46.82%
49.02%
17.4
18.82%
75.63%
17.5
36.16%
54.00%
0.73
17.6
26.10%
72.13%
17.7
7.28%
47.07%
0.95
17.8
14.22%
81.97%
1.08
本题以金属化学性质的系列探究为主线考查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分析实际实验中物质质量的变化、热量变化、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设方案设计等。17.8(难度0.16)根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写陌生化学方程式,17.4(难度0.22)关于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膜是常见重点问题分析,17.6(难度0.27)过滤概念理解,这些都属于必备知识的考查但得分率都很低。结合实际情境主题式复习基础知识的教与学要加强。实验(二)能通过实验现象或数据做推理和分析,目的是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
表9:第18题得分情况统计
18
6.00
7.85%
35.91%
1.48
18.1
60.66%
37.52%
18.2
5.00
7.94%
69.51%
1.63
这是一道有固定模式的以化学为背景的小学数学计算题,但每次考试得分率都不高,今后复习还是建议从化学方程式中的数字意义理解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关系,从物质组成角度分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