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闽清县化学二检质量分析

【发布日期:2019/7/7 0:00:00】 【作者:管理员】 【关闭

试题引领培智教学

                           —2018-2019学年福州市九年化学质检质量分析

闽清教师进修学校    黄敬芬

  我县初中化学老师基于学习“福建省初中化学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和课标,完成化学质量分析,现将他们结合二检试题理解与分析整理如下:

I试题分析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化学及其研究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

本卷呈现试题:14题创造绿色液态燃料,体现化学学科价值,科技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体现,体现化学的特征是研究分子、创造分子。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只写一种能源,找不准反应物、生成物。很多学生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

教学建议:根据微观模型图书写化学方程式,要学会读懂箭号的含义,并能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避免思维定势,加强守恒意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有四个意识:有化合价意识写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有守恒意识(配平),条件意识,标记气标等。第1题垃圾分类、第6题从组构成分析不同物质、12(3)化肥分类

2.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的现象,知道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相互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物质的三态变化,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及化合物可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本卷呈现试题:5、6、12(1)、14(4)、15(1)(5)、16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基础知识的欠缺,图象的认识、判断及题中信息的把握不准。

教学建议:第6题得分率全市32.84%,闽清30.02%,考查”化学式”相同的同、”结构不同”“化合物”等概念,第5题全市得分率52.03%,闽清51.01%,从原子微观模型判断质子数、中子数、微粒种类判断(是原子还是离子)、元素种类判断(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微粒质量大小(质子和质子决定,质量主要集中原子核)等。加强对分子、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以及物质分类知识在实战中应用的训练。该记该背的要强化过关。

3.化学用语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1)认识元素的含义。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的名称。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2)认识化学式的含义。能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熟练地书写某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

(3)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4)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卷呈现试题第2、6、(15、16、17方程式)、18题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1)还有学生不能正确应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来计算硫化砷中砷元素的化合价。

(2)不能从题目提供的信息,理解分子式相同意味着组成元素种类相同、构成原子种类、各原子数目相同,造成不能选出正确选项。

(3)方程式的书写,主要错误在于:①化学式书写不规范,大小写不分;Ca与Cu写不清楚;②没有配平、没写条件、气标、沉淀符号等;③生成物乱写,生成氧气与二氧化碳分不清楚。

(4)第18题计算题,解题过程不规范,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或列式过程正确但计算结果错误;计算过程没有带单位,或g与mg不懂得换算;最后判断居室内的甲醛含量是否超标的过程没有文字或计算说明。

教学建议:(1)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强化课本中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强化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四个意识。(2)引导学生学会从物质组成分析数据,找到化学方程式中已知和待求物质。强化先月简后乘除或引用科学计数法的计算。(3)从典型物质分析:组成元素不同(H2O和NaCl),物质种类不同;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CO和CO2),物质种类也不同;组成元素相同,构成原子相同(金刚石和石墨)或构成分子的原子相同(6题D),排列方式不同,物质种类也不同

4.溶液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举例说明常见的结晶现象。

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本卷呈现试题:10、12(3)②③④、13、(1)(3)(4)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第10题读图能力弱,溶解度的概念不理解不深刻,不能从图中判断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和蒸发掉水的质量比就是溶解度与100g之比。12(3)选不全不能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建议:第10题以非经典溶解度曲线图的形式考查溶解度概念计算、以及溶液开始析出晶体的状态(饱和溶液),目的是考查学生的解题方法和思路。懂得找到图中甲、乙两条线的不同之处快速判断选项正误。(1)多角度理解溶解度概念,对溶液有关概念深度教学。(2)解题过程遇到陌生物质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要找其提供的信息。(3)结合2018年二检和中考关于本模块的考查的分析,2018年福州二检卷面10分,折算100分是13分,2018年中考7分,折算成100分是9分。由二检到中考,能力要求明显下降,但对指导意见的认知目标而言还相对有所提高,知识点大多错开考查,即时同样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溶质质量分数,考查方式也相差甚远。所以预测今年中考预估考10分左右,考点比较分散,要全面复习和训练有关溶液的内容。并加强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分析、应用、计算等,近两年中考为考查有关溶解度曲线图的相关问题,今年要特别重视。

5.化学变化和性质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本卷呈现试题:711(1)(3)  13(5)  14(5)  15(2)(3)  16题等。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11(1)将石墨加工成金刚石,多数学生无法判断是哪一种变化类型,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石墨和金刚石的区别,由于其组成元素相同,认为是同种物质了,或者认为化学式相同就是同一种物质,可见学生对物质的性质认识很模糊。如果知道金刚石和石墨不是一种物质,那么石墨变成金刚石自然就有新物质的生成。由于不知道金刚石和石墨是否是同一种物质,阻碍了对变化类型的判断。其次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虽然单独提问可能可以做出回答,但在实际问题中,失去了方向。因而在教学中,应注重在新情景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1(3)本题考查物质化学性质,得分率不高,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未能从化学角度来认识“饮料”的特征。“雪碧”属于碳酸饮料,主要特征是无色,冒泡,因此药品必须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无色溶液且有气泡产生,而能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的就是酸,也可能是对碳酸盐与酸的反应不熟悉,因此未能在此新情景下应用。“红葡萄酒”是红色溶液,因此该液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溶液要变红,但不能生成沉淀,许多学生认为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所以选择氯化铁,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红葡萄酒”属于红色溶液,说明学生对溶液的特征没有认识到位。同时,氢氧化钠与酚酞形成红色溶液是碱的化学通性,此题也可看出,学生的化学素养不够。

13(5)15(3)得分率较高,可以看出学生掌握情况与考试导向密切相关。

14(5)得分率很低。大多数学生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见学生学习不深入,很多时候仅限于读背,不能于新情景下独立思考。因此今后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机械化,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学生写出了这个反应,但是配平出错,应教会学生观察法配平技巧并加强学生练习来提高配平速度。还有学生看到这个图例,未能理清反应的条件,说明学生缺乏对微观示意图的观察和思考。今后在教学上应加强学生对微观粒子的认识。

15(2)从流程图推测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学生主要错误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读不懂流程图,不知道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能否与盐酸反应。这类学生应加强双基落实。第二,认为体现的性质是二氧化硅不溶于水,说明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非常模糊,教学中应加强概念区分。

第16题物质间的转化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类别,性质的应用。对(1)错误率很高,一方面是学生对氢气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很不熟悉,因此成为本试卷一大难点。(2)多数学生的思路是找出含钠的化合物,从中选择两个化合物转化,而完全忽略题干给的相互转化,不同类别这两个条件,因此给出了氢氧化钠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等答案。今后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整理题目信息,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个错误,错把甲当成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写成甲转化成乙的反应,这就要学生注意审题,认真思考来提高准确率。

教学建议:第7题依托新情景考查燃烧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这也是今年的新考向,如三明的14题等。本试题对今后初中化学的教与学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在教学中,应注重夯实基础,避免知识点的简单记忆与重复。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中注重培养利用丰富的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学习要基于类别,知道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元素及其化合物

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以演示、分组、设计实验等形式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备实验,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卷呈现试题选择题第9题D选项,第15题的(7)小题,第16、17、18题均有涉及该知识点。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大部分学生掌握良好,部分学生对于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掌握不好,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或者不完整而失分。

教学建议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找出问题关键并结合其它地市二检中相关题型进行训练,加以巩固。

2.水及其净化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1)认识水的组成,能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推断水的组成,学习用分解法或化合法探究物质的组成。(2)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3)知道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4)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卷呈现试题13题中的(2)题:往海水中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浮渣,则海水属于    (填硬水还是软水)。15题(4)考查操作的判断,并说出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学生答题存在问题:绝大部分学生会填硬水,得分率高

教学建议(1)通过复习通电分解水及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帮助学生巩固水的组成;(2)通过复习净水方法,让学生懂得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及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转化的方法。

(3)考查方向:从宏观到微观角度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懂得水净化的常用方法: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4)解题思路总结:剖析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让学生归纳总结以下认识: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变化的有:反应物分子种类变(推出宏观的物质种类变);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推出宏观的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质总质量不变)纯净物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有关净水问题要让学生弄懂净水措施和净水效果之间的对应关系:活性炭吸附---吸附色素和气味;沉淀、过滤—除不溶物,得到澄清的液体(不是纯净物);蒸馏---除可溶物(得纯净物);硬水变软水---煮沸(生活中)或蒸馏(工业);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区别

3.金属与金属矿物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1)金属的物理特征。(2)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3)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4)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5)用铁矿石炼铁。(6)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7)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8)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

本卷呈现考题:主要是15题(11分)识镁、寻镁、炼镁、用镁。16题(1)铁与氢气相互转化,氢气的还原性学生较陌生(教考指导意见中要求是:了解氢气……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中较少提及氢气的还原性。)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1)画出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只有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能够完成,因为平常对这部分的要求不高;(2)部分学生认为二氧化硅会与盐酸反应;(3)本题较明确要写哪一个化学方程式,但书写正确的也不多,主要的错误是铁的化合价;(4)玻璃棒的作用有些答案是搅拌;(5)有写出答案的,很多学生都是3种,没有考虑到盐酸中的氢离子;(6)沉淀的成分判断不清楚,部分出现氢氧化镁的答案;(7)部分学习是用水来冷却,没有考虑到镁会与水反应;(8)有写出答案的基本上都会与金属的特性沾上关系。

教学建议:提高学生对题目的阅读理解能力,捕捉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同时要考虑怎样将题意的要求与学过的的知识联系起来。结合九地市二检卷考题再次整理高频考点

4.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了解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pH)的关系,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能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本卷呈现试题:1、3、8、9、11、12(2)、15、16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塑料垃圾有害吗?水银有毒比较陌生,不知道羊毛含蛋白质,复合材料也比较陌生,常见物质的分离、除杂、鉴别、检验一直是难点,不能从题中获得有用信息解决问题,从化学视角抓住关键词的阅读获取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弱,无从下手。16题氢气的还原性比较陌生。

教学建议:第9题考查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鉴别、除杂、检验,以表格形式呈现,可以增大考试覆盖面和容量,是现在考试的一种趋势,今年九地市二检卷中出现表格的数量有1张到5张不等。下一阶段精选以表格形式出现的综合考查知识的试题,进行强化训练。继续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之间的相互转化。优生强化酸碱盐相互转化的题目以及实验探究题。

5.化学与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②燃烧条件③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④水资源④化石燃料⑤海洋资源⑤可再生与不可再生(2)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①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合成材料。(3)化学物质与健康。①六大营养素②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4)保护好我们的环境①“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②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③化肥 、农药等。

本卷呈现试题

选择题第1题考查有害垃圾的判断,易错选A

第3题根据信息找含蛋白质的材料。

11(2)以石头纸为载体,通过分析其的组成,考查材料的分类、鉴别、没有被推广的原因(评价材料利弊)

12(2)考查溶液pH的测定方法的描述。

12(3)①考查化学肥料的种类

13以海水浓缩过程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变化数据,考查结晶方法与溶解度的关系,海水密度与浓度的关系等,会根据析出晶体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根据信息判断陌生化学变化类型等。

14以“液态阳光”考查能源在新科技中的应用与价值,考查能源名称和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判断(能源分类)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11(2)不懂得抓住关键词塑料分析问题。

12(2)土壤浸出液不明白其就是溶液,表达不完整。(只会意会不会言传,不会用文字正确表达)。

12(3)①复合肥特别会出错,部分学生不懂从化学式中找N、P、K的营养元素。

13海水中加肥皂水产生大量浮渣误以为起泡多,区别方法的认识一知半解,只有个大概印象用肥皂水区别。

14多数学生只填写一种能源名称。

教学建议:重要知识和方法落实到笔头,结合今年与去年的九地市二检中关于化学与 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内容进行专题复习和专项练习

三、实验与探究

1.实验技能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和仪器以及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基本操作,了解实验室一般 事故的处理方法,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常见酸碱的稀释方法,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初步学习过滤蒸发等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除杂,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本卷呈现试题4、8、9、12(2)(3)、15(4)、17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4题很多同学选C,8题选B,认为氢氧化钠可以中和浓硫酸,没有考虑到其腐蚀性,pH中p没有小写,表达的不够清楚,会出现错别字,量筒读数没有将视线对准凹液面最低点,气密性检查不懂,根本无从下手。

教学建议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实验基本技能的培养,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福建省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与课标要求科学探究既是学习方式,又是化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探究案例或探究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基本过程(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八个基本要素)、活动方式和科学方法,意识到科学探究各个要素在探究活动中呈现的顺序不是固定的,可根据探究需要作出调整。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探究内容让学生亲历丰富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意识、实证意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意识、对探究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以及合作交流与反思学习的意识。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探究能力培育贯穿到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本卷呈现试题

渗透在各知识点中考查如第4题,第7题,第9题,11(3)借助魔壶考查物质性质实验,12题(2)pH的测定方法,12(3)溶液配制及误差分析,17题陌生装置制取气体的气密性检查、装置的选择与反应原理的关系、气体检验方法或性质实验、安全使用措施等。18题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探究。通过探究高锰酸钾的性质,考查对比实验的变量控制,根据信息考查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检测步骤设计。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气密性检查表达不到位,直通管的作用几乎不会分析,不按要求写名称,潜意识里大理石、石灰石就是碳酸钙,没有理清(控制速度)为什么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第(2)题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选错;不理解实验目的无法回答先后顺序。计算技巧薄弱。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时间较紧,好的学生也来不及细思考。第7题不能快速把握题中关键词分析甲烷不会燃烧,然后从燃烧条件分析问题,从而快速找到与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有关的选项。11(3)不知道从“雪碧”“红葡萄酒”获取有气泡、变红等关键现象。

教学建议(1)平时教学多开发“神奇化学实验”。选取典型的探究例题让学生多练习多见识,找方法找解题模型;(2)讲解习题时讲到位讲透,帮助学生理解,常见实验操作能从操作、现象、结论三方面,会说会背会写;(3)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问题:对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多进行辅导,这部分学生面对这类题时往往无从下手,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应选取从易到难的习题让他们进行训练,熟悉解题的方法、步骤、技巧;同时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单位换算问题,如体积、质量、密度的单位换算问题及三者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观察和思考相结合的意识、实证意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意识、对探究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以及合作交流与反思学习的意识。

II成绩述评

表一:           闽清县2019年福州市二检各校成绩统计

学校

应考人

实考人

平均分

最高分

最低分

低分率

及格率

优秀率(80%)

优秀率(85%)

超均率

天儒

647

647

55.11

90.50

9.00

12.83%

44.20%

8.19%

2.32%

19.23%

城中

816

810

41.91

87.00

0.00

31.73%

21.23%

1.60%

0.12%

-9.32%

二中

78

77

41.63

77.50

6.00

22.08%

16.88%

0.00%

0.00%

-9.93%

三中

198

198

30.85

79.00

0.00

57.58%

10.10%

0.00%

0.00%

-33.25%

东桥

200

200

36.24

81.00

0.00

45.00%

14.50%

0.50%

0.00%

-21.59%

塔庄

171

170

39.78

87.00

6.00

35.88%

14.12%

2.35%

0.59%

-13.94%

省璜

113

113

36.58

75.50

8.00

36.28%

7.96%

0.00%

0.00%

-20.86%

坂东

114

113

37.00

79.00

3.00

37.17%

9.73%

0.00%

0.00%

-19.96%

文定

155

155

36.49

76.50

0.00

46.45%

15.48%

0.00%

0.00%

-21.06%

三溪

26

26

39.23

67.00

0.00

30.77%

11.54%

0.00%

0.00%

-15.12%

昙溪

90

89

38.38

84.00

0.00

31.46%

10.11%

1.12%

0.00%

-16.97%

白樟

67

65

32.62

68.00

11.00

52.31%

1.54%

0.00%

0.00%

-29.43%

金沙

54

54

34.05

71.00

10.00

48.15%

12.96%

0.00%

0.00%

-26.34%

白中

131

131

35.13

76.00

9.00

44.27%

6.87%

0.00%

0.00%

-23.99%

下祝

82

81

34.49

66.00

6.00

44.44%

11.11%

0.00%

0.00%

-25.38%

桔林

7

7

26.29

60.50

6.00

71.43%

14.29%

0.00%

0.00%

-43.13%

上莲

53

53

34.47

84.00

10.00

49.06%

9.43%

1.89%

0.00%

-25.42%

渡口

66

66

24.69

71.50

3.00

72.73%

3.03%

0.00%

0.00%

-46.58%

梅埔

9

9

37.83

66.50

11.00

33.33%

11.11%

0.00%

0.00%

-18.14%

雄江

11

11

31.32

57.50

6.00

54.55%

0.00%

0.00%

0.00%

-32.24%

杉村

17

16

32.25

56.00

5.00

50.00%

0.00%

0.00%

0.00%

-30.22%

闽清县

3105

3091

41.26

90.50

0.00

34.39%

20.54%

2.36%

0.55%

-10.73%

福州

69193

68384

46.22

98.50

0.00

26.49%

28.28%

5.76%

2.58%

0.00%

本次考试我县平均41.26分,低于全市10.73%,居七县末位,五区八县第11名,与罗源42.71分、长乐区42.69分差距一点多分,希望最后冲刺阶段能提升些,以摆脱末位的尴尬局面。明年下一届的教学过程要注意关注学困生,造成平均分低的主要原因是低分率高达34.39%。特别是城中、三中、东桥、坂东、省璜、文定等学生人数多的学校。

表二:                       2019福州市化学二检闽清县主观题得分统计      2019福州市化学二检闽清县客观题得分统计题目满分值满分比例零分比例平均分得分率难度值标准差13.080.77%19.23%2.4280.77%0.811.1823.081.48%18.52%2.4481.48%0.811.1733.062.32%37.68%1.8762.32%0.621.4543.048.34%51.66%1.4548.34%0.481.553.051.01%48.99%1.5351.01%0.511.563.030.02%69.98%0.9030.02%0.301.3773.061.55%38.45%1.8561.55%0.621.4683.059.87%40.13%1.8059.87%0.601.4793.044.28%55.72%1.3344.28%0.441.49103.045.48%54.52%1.3645.48%0.451.49

2019福州市化学二检闽清县主观题得分统计

题目

满分值

满分比例

零分比例

平均分

得分率

难度值

标准差

11

6.0

1.32%

7.28%

2.48

41.35%

0.41

1.42

11.1

1.0

45.48%

51.92%

0.47

46.78%

0.47

0.49

11.2

1.0

27.63%

69.24%

0.29

29.19%

0.29

0.45

11.2

1.0

73.95%

24.67%

0.75

74.64%

0.75

0.43

11.2

1.0

34.49%

49.89%

0.42

42.30%

0.42

0.45

11.3

1.0

27.54%

67.79%

0.30

29.87%

0.30

0.44

11.3

1.0

24.48%

73.85%

0.25

25.31%

0.25

0.43

12

9.0

0.39%

10.85%

2.97

32.95%

0.33

1.93

12.1

1.0

78.04%

19.52%

0.79

79.26%

0.79

0.4

12.2

1.0

28.18%

54.04%

0.37

37.07%

0.37

0.43

12.3

1.0

51.08%

37.49%

0.57

56.80%

0.57

0.47

12.3

2.0

6.44%

25.54%

0.77

38.44%

0.38

0.54

12.3

2.0

7.09%

78.78%

0.28

14.15%

0.14

0.61

12.3

2.0

8.82%

90.60%

0.18

9.13%

0.09

0.57

13

5.0

5.44%

9.73%

2.31

46.29%

0.46

1.36

13.1

1.0

22.35%

72.59%

0.25

24.88%

0.25

0.42

13.2

1.0

71.85%

27.02%

0.72

72.42%

0.72

0.44

13.3

1.0

42.67%

54.20%

0.44

44.24%

0.44

0.49

13.4

1.0

39.23%

59.81%

0.40

39.71%

0.40

0.49

13.5

1.0

49.50%

49.11%

0.50

50.19%

0.50

0.5

14

8.0

0.19%

7.05%

2.79

34.86%

0.35

1.71

14.1

1.0

87.89%

11.53%

0.88

88.18%

0.88

0.32

14.2

2.0

0.84%

22.42%

0.74

37.19%

0.37

0.44

14.3

1.0

41.10%

57.00%

0.42

42.05%

0.42

0.49

14.4

1.0

33.72%

64.93%

0.34

34.40%

0.34

0.47

14.5

3.0

7.12%

83.54%

0.40

13.30%

0.13

0.93

15

11.0

0.16%

27.57%

3.12

28.36%

0.28

2.96

15.1

1.0

33.72%

59.77%

0.37

36.97%

0.37

0.47

15.2

1.0

20.19%

73.62%

0.23

23.29%

0.23

0.4

15.3

3.0

39.13%

54.75%

1.29

42.93%

0.43

1.45

15.4

1.0

28.05%

60.68%

0.34

33.69%

0.34

0.44

15.5

1.0

11.34%

86.63%

0.12

12.35%

0.12

0.32

15.6

2.0

7.28%

84.44%

0.22

10.97%

0.11

0.56

15.7

1.0

11.56%

81.64%

0.15

14.96%

0.15

0.33

15.8

1.0

32.75%

52.88%

0.40

39.94%

0.40

0.45

16

6.0

5.38%

36.04%

1.41

23.46%

0.23

1.68

16.1

1.0

62.00%

36.62%

0.63

62.69%

0.63

0.48

16.1

2.0

16.88%

81.10%

0.35

17.46%

0.17

0.75

16.2

3.0

13.01%

84.96%

0.43

14.37%

0.14

1.04

17

11.0

0.00%

38.33%

3.34

30.38%

0.30

3.27

17.1

2.0

2.25%

86.25%

0.14

6.79%

0.07

0.39

17.2

3.0

44.64%

47.54%

1.50

50.06%

0.50

1.45

17.2

1.0

0.29%

95.65%

0.02

2.32%

0.02

0.11

17.2

1.0

35.97%

59.71%

0.38

38.13%

0.38

0.47

17.3

4.0

14.14%

58.65%

1.30

32.49%

0.32

1.65

18

14.0

1.55%

11.66%

5.70

40.72%

0.41

3.86

18.1

4.0

28.24%

30.56%

2.27

56.71%

0.57

1.68

18.2

2.0

29.92%

42.25%

0.86

43.08%

0.43

0.84

18.3

2.0

61.19%

26.05%

1.35

67.73%

0.68

0.87

18.3

6.0

3.06%

46.15%

1.22

20.27%

0.20

1.71

 

从主观题得分情况分析我县今后教学需改进的是。

第11题简单题,但考试方式发生了变革。得分率41.35%,全市45.30%。考查化学与生活,现在的考题多以主题形式考查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多设计主题或情景(新科技、身边热点问题、古人智慧、魔术等)让学生学相关知识,不至于碰到陌生情景无从下手,学习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判断物质的类别、变化。以及信息与问题的逻辑关系。

第12题得分率32.95%,全市36.68%,特别是12(3)以陌生物质磷酸二氢钾为载体考查化肥类别、溶液配制过程操作正误以及改进理由,10%溶液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磷酸二氢钾质量。涉及的基础知识是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物质要放在玻璃器皿中量取,先后称量会影响水的量,从而影响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加入溶质的配制溶液操作方法,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计算所加溶质质量等主干知识。要求能从陌生物质的新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3)计算得分率9.13%(12%)这种关于溶液的计算在选择题中呈现也是目前考试的常见形式。希望从九地市二检卷中找出相关题进行训练,提炼概念计算的解题思路以及考查的重点,实验的过程以及有关逻辑关系。

第13题得分率46.29%,全市50.29%。居然是第(1)得分率最低24.88%,全市28.88%这是一个高频出现的常见考点。所以重要基础知识的落实非常重要。

第14题得分率34.86%,全市50.29%,14(5)写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写生成水。从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模型图,考查陌生胡写方程式的书写、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变化过程的宏观、微观变化。也是高频出现的试题,要求考生会读懂图中反应物、生成物,物质组成元素,构成微粒等。建议最后阶段多总结该类试题常见问题。

第15题得分率28.36%,全市34.82%,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第一次要求学生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分率仅36.97%,说明学生机械记忆、做题现象严重,并不能深刻理解微粒结构示意图。(5)(6)(7)得分率均低于15%,由此可见学生根据信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5)这种判断混合后溶液溶质(或离子)种类,一定要考虑生成物和反应物是否过量。

第16题得分率23.46%,全市27.40%,比以往推断题得分率低,16(1)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互相转变,重要且高频出现的点得分率也只有62.69%,说明学生解答本题的信心不足。后两问得分率均低于18%。基于类别归纳常见物质的变化关系,还有待于提高。今年这种推断题在中考中出现的几率还是有。

第17题得分率30.38%,全市36.99%,其中17(1)17(2)得分率极低,分别是6.79%和2.32%,卢的解释是你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引领学生去寻求解决办法,关于陌生仪器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还是不能描述,说明还是死记硬背,没有理解其中的原理,所以不能迁移,甚至还有学生答直通管的作用是收集气体,而题干中说明这是气体发生装置,说明学生前后逻辑关系缺失。

第18题得分率40.72%,全市45.15%,18(3)67.73%,这题得分比较正常,说明我们对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得分的题落实比较到位,造成本题得分率低的原因是本次计算融合了实验,符合课标要求的能分析或一些简单的实验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虽然中考这样呈现在最后一题的几率小,但这是一道好题,在17题探究题中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

客观题得分率比较低的是(具体如表三、表四所示)

表三:

难度

6

9

10

5

4

9

8

合计

闽清

0.328

0.485

0.502

0.520

0.554



0.60

全市

0.300

0.443

0.456

0.510

0.483

0.443

0.60

0.565

与全市对比,客观题得分差距3分,这是短期拉近距离的主攻题。第5题与全市得分率比较接近,其它各题都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表四:           闽清县2019福州市化学二检客观题得分统计

题目

满分值

满分比例

零分比例

平均分

得分率

难度值

标准差

1

3.0

80.77%

19.23%

2.42

80.77%

0.81

1.18

2

3.0

81.48%

18.52%

2.44

81.48%

0.81

1.17

3

3.0

62.32%

37.68%

1.87

62.32%

0.62

1.45

4

3.0

48.34%

51.66%

1.45

48.34%

0.48

1.5

5

3.0

51.01%

48.99%

1.53

51.01%

0.51

1.5

6

3.0

30.02%

69.98%

0.90

30.02%

0.30

1.37

7

3.0

61.55%

38.45%

1.85

61.55%

0.62

1.46

8

3.0

59.87%

40.13%

1.80

59.87%

0.60

1.47

9

3.0

44.28%

55.72%

1.33

44.28%

0.44

1.49

10

3.0

45.48%

54.52%

1.36

45.48%

0.45

1.49

 

III.教学总建议:

1.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2.挖掘总结九地市热点考向(见课件)。